sānyán

三严


拼音sān yán
注音ㄙㄢ 一ㄢˊ

繁体三嚴

三严

词语解释

三严[ sān yán ]

⒈  唐代皇帝御朝前捶鼓三次,以示警戒,并按照一、二、三鼓进行相应准备,谓之三严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唐 代皇帝御朝前搥鼓三次,以示警戒,并按照一、二、三鼓进行相应准备,谓之三严。

宋 高似孙 《纬略》卷七:“《唐续时令仪》曰:‘ 唐 制:日未明七刻,搥一鼓为一严,侍中奏开宫殿门及城门;未明五刻,搥二鼓为再严,侍中奏请中严,羣臣五品以上俱集朝堂;未明二刻,搥三鼓为三严,侍中、中书令以下俱诣西阁,奉迎鑾驾出宫诣太极殿。’《西都赋》曰:‘卫以严更之署。’注曰:‘严更督夜行鼓。’ 唐 制所谓严者,亦以鼓也。”

分字解释


※ "三严"的意思解释、三严是什么意思由国学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总之,“三严三实”不是简单的六句话、二十四个字,而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。

2.我国体育界严格贯彻“三严”原则,在宣传、预防和打击兴奋剂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。

3.“三严三实”不是简单的六句话、二十四个字,而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