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孟浩然的诗 >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

自浔阳泛舟经明海

[唐代]:孟浩然

大江分九流,淼漫成水乡。

舟子乘利涉,往来至浔阳。

因之泛五湖,流浪经三湘。

观涛壮枚发,吊屈痛沉湘。

魏阙心恒在,金门诏不忘。

遥怜上林雁,冰泮也回翔。

自浔阳泛舟经明海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大江分为九个支流,淼淼的样子简直成了水乡。

撑船人乘着水势行船,来来往往都逗留在浔阳。

我借这好时机漫游五湖,在水上漂泊经过三湘。

观潮感到枚乘《七发》的壮观,凭吊屈原痛苦沉江。

高高的魏阙常挂心怀,金马门待诏我不能遗忘。

遥念去南方过冬的上林雁,河水解冻时已往回飞翔。

注释

明海:即指彭蠡湖,唐人往往称湖为海。

流:一作“派”。《说文》:派,别水也。

淼漫:一作“淼淼”。

利涉:船的代称。至:又作“逗”、“经”、“过”。

五湖:泛指湖南、湖北一带的湖泊。一说太湖。

经:又作“过”。三湘:漓湘、潇湘、蒸湘(或沅湘、潇湘、蒸湘)。泛指湖南一带。

涛:一作“潮”。枚发:枚乘《七发》曾写“广陵观涛”一段。

沉湘:屈原所沉汨罗江为湘江的支流,所以说“沉湘”。

魏阙:宫门外阙悬法之所,因一代帝王所居。恒在:指常在。

金门:金马门的省称。金马门是汉代宫门名,学士待诏之处。

上林雁:上林是宫苑名。事见《汉书·苏武传》。

冰泮:冰融,解冻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邓安生 孙佩君.孟浩然诗选译.成都:巴蜀书社,1990:48-50

自浔阳泛舟经明海鉴赏

  《自浔阳泛舟经明海》是作者在漫游浔阳之际写的山水行旅诗。这首诗清淡自然,写作者自浔阳泛舟至彭蠡湖的经过,表现出了孟浩然诗歌的语言不钩奇抉异而又洗脱凡近,“语淡而味终不薄”的特点。

  此诗以景入手,穿插用典,如:“枚发,屈痛。魏阙心,金门诏,上林雁”,写出其行旅中见到的壮美景致,同时抒发自己不遇明主,置身在野无发报效国家的复杂心情。这与“其年四十游京师,唐玄宗诏其咏诗,其至‘不才明主弃’之语,玄宗因之谓:‘卿自不求仕,朕未尝弃卿,奈何诬我?’因而放还未仕。”之时有同感。

孟浩然简介

唐代·孟浩然的简介

孟浩然

孟浩然(689-740),男,汉族,唐代诗人。本名不详(一说名浩),字浩然,襄州襄阳(今湖北襄阳)人,世称“孟襄阳”。浩然,少好节义,喜济人患难,工于诗。年四十游京师,唐玄宗诏咏其诗,至“不才明主弃”之语,玄宗谓:“卿自不求仕,朕未尝弃卿,奈何诬我?”因放还未仕,后隐居鹿门山,著诗二百余首。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“王孟”。

...〔 ► 孟浩然的诗(286篇)

猜你喜欢

吊古

明代伦文叙

万事悠悠总逝波,人非物是旧山河。凤楼寥寂金莲步,燕馆荒凉玉树歌。

别浦春风开芍药,小亭秋色上藤萝。客怀正苦风涛恶,况复登临思转多。

次韵两苏公讲筵唱和四首 其二

宋代晁补之

李公素誉压朝端,曾溯龙门鬣未乾。虽愧彭宣惟赐食,未惭贡禹亦弹冠。

寻胡处士不遇

唐代韩翃

到来心自足,不见亦相亲。说法思居士,忘机忆丈人。
微风吹药案,晴日照茶巾。幽兴殊未尽,东城飞暮尘。

题郑侍御蓝田别业

唐代张乔

秋山清若水,吟客静于僧。小径通商岭,高窗见杜陵。
云霞朝入镜,猿鸟夜窥灯。许作前峰侣,终来寄上层。

怀故园书屋往年同伯兄讲业其中

明代王廷陈

北游深岁月,南望阻关河。尚想双龙卧,翻惊独雁过。

梦劳扳径柏,春拟葺垣萝。回首藏修地,浮名奈尔何。

寄雷震东读书塾湖并寄震场诸昆弟 其一

明代庄昶

一瓢蔬食非难受,万里毛锥亦易投。青眼今宜惟古是,黑头命未与仇谋。

小将一杖扶岐路,何许孤槎访斗牛。奈可逝波频洗眼,等閒不漫过桥头。